社区服务 当前位置: 主页 > 昊庭公益 > 社区服务
法律服务村居行
深化“法律服务村居行”,打造首都公益法律服务品牌,是市司法局统筹律师等法律服务资源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了2013年市政府折子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市、区两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组织、扎实推动,相关部门大力配合,广大律师积极参与,“一村一居一律师”工作网络进一步夯实,结对律师定期、经常深入村居开展“讲询调训”的工作机制以及奖励宣传机制、财政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公益法律服务品牌初步形成并取得明显成效。1977名律师与6561个村居签订服务协议,4977名律师参与村居行;举办法律讲座3681次,提供法律咨询115786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751078份,代写法律文书5342份,参与纠纷调解6164次,对村居行律师开展培训5149人次,对人民调解员等培训8438人次,提供法律援助4127件,担任村居法律顾问827家。
一、主要工作
(一)整合资源,着力构建立体化的法律服务工作网络。深化律师与村居“一对一”结对制度,每个律师结对村居不超过5个,律师资源不足的区县实行“AB角”。全市1977名律师与村居签订服务协议,4977名律师直接参与村居行。广大律师采取上门服务和电话、网络相结合的方式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整合律师资源,组建市律师协会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每天安排一名优秀律师轮流值班,采取“面对面”解答与电话咨询、网络回复相结合的方式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现场解答1964人次,电话咨询6612人次,网络回复1185次。会同市社区服务中心,拓展“96156法律服务热线”,组成600名律师参与的服务律师志愿团,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形成了结对律师上门服务与服务中心和咨询热线服务相结合的立体化法律服务工作网络,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二)深化服务,着力打造规范化的法律服务工作模式。规范服务内容。鼓励支持并组织引导结对律师深入村居,围绕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生活方面的法律问题开展“讲询调训”。通过现场讲法,答疑释法,调解析法,培训明法,把法律服务及时、便捷惠及城乡居民。提升服务频次。实行结对律师服务承诺制度,改变一年开展“四个一”的固定服务为定期、经常深入村居开展“讲询调训”。规范服务标准,结对律师现场接到村居民具体法律服务需求后,2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对于村居委会、居民的电话法律咨询,一般应随问随答,疑难问题不超过2个工作日;以接受服务的村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发挥“法律服务村居行”服务总队和首都律师宣讲团的作用,对远郊区县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开展巡回授课,有效提升了远郊区县律师的法律服务水平。
(三)多措并举,着力推动实效化的法律服务工作举措。在全市发出倡议,号召律师与村居结对并定期、经常深入村居开展“讲询调训”。坚持群众路线,结合律师区域分布的实际情况,分城区、郊区和远郊区三个层次,组织区县到丰台三路居社区、大兴团河北村、平谷迎宾花园社区观摩。建立季度统计制度,将“法律服务村居行”律师对村居“一对一”结对工作纳入区县依法行政考核内容,实现了村居行与区县工作的挂钩。将深化“法律服务村居行”与“司法大讲堂”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律师围绕“幸福北京、法治北京、和谐北京和美丽北京”举办千场大讲堂。建立《法律服务村居行联络名册》,进一步明确了司法所在村居行中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组成8人督查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对16个区县1977名结对律师、6561个村居委会进行电话督查,拨打电话2万余次。3次召开区县律师工作例会,听取区县村居行整体情况汇报,有力地推动了村居行工作在基层的落实。
(四)健全制度,着力建设长效化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举办首都律师先进事迹宣讲会,组织“普法班车”发起人李海珠律师宣讲先进事迹,张延昆副市长及400余名律师到现场聆听;层层推荐,择优评选出100名“法律服务村居行”优秀公益律师,通过访谈的形式举办颁奖典礼,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法制进行行时”栏目在中秋节播放了宣传表彰实况,反响良好;组织表现突出的30名优秀公益律师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建立起适合村居行特点的律师宣传奖励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0〕30号和京办发〔2011〕25号文件精神,加强与市财政部门的联系沟通,财政同意先行拨付846万元,对与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6个律师资源严重不足的远郊区县村委会结对律师给予工作补贴,建立起市级财政补贴远郊区县的工作机制。朝阳、海淀、西城、丰台、顺义也结合各自实际对结对律师给予资金补贴。
二、工作成效
经过两年的探索和深化,政府主导、律师参与、村居民受益、可持续的“法律服务村居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一村一居一律师”工作网络更加健全,结对提供法律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及时、有效,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法律服务村居行”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公益法律服务品牌。
一是“一村一居一律师”工作网络进一步夯实,有效促进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发展。1977名结对、公益法律服务中心、96156法律咨询执线,“点对点”、“面对面”、“线对线”地把高质量的法律服务送进了社区、农村和偏远山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个性化、精细化的法律服务,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延庆县将市律协“法律服务村居行”法律服务团提供的50名公益援助律师编配为C角,为村居民和乡镇政府提供法律服务,有效改善了区域律师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
二是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服务形式更加贴近群众,服务方式更加贴近基层,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律师定期、经常开展“讲询调训”,使服务的内容更加适应百姓的生活,服务形式更加多样、方式更加灵活。大兴区在区政府行政服务大厅设立的律师法律咨询窗口,怀柔区的“法律门诊E点通QQ咨询平台”,西城区的法律服务“进楼宇”,门头沟区的村(居)委会单公益法律服务点,朝阳区的CBD“午间法律服务一小时”,东城区的律师公益热线等,都以便捷、多样的方式,让城乡居民享受到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村居行”的社会知晓率、认知度明显提升。
三是创新了社会管理,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有效促进了基层的民主法制建设。“法律服务村居行”发挥了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结对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生活最直接的法律问题,为村居民开展法制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对基层人民调解员和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培训,将法律服务直接送到了基层群众手中,把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提高了村居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监督管理村居社会事务的能力。密云县将群众普遍关心的“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环境综合整治”及“拆违打非”等工作,纳入村居行活动主题,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是工作保障机制初步建立,进一步调动了律师的积极性,为普遍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与2012年相比,另有134名律师加入到村居行。丰台区的慧海天合律师事务所21名律师参与村居行,为212个社区提供法律服务,被社会居民亲切的称呼为“社区律师”;通州区76岁的朱世璋律师,带病坚持每周五坐班社区开展法律服务,被群众称为社区“法律专家”。参与村居行的律师中,有827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服务顾问,其中海淀区为85个村委会配对的律师全部担任村委会法律顾问,实现了区域村委会法律顾问的全覆盖。
两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法律服务村居行”是一项政府支持、基层欢迎、百姓受益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是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在基层的生动体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总结经验,固化工作,推动“法律服务村居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工作成效
经过两年的探索和深化,政府主导、律师参与、村居民受益、可持续的“法律服务村居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一村一居一律师”工作网络更加健全,结对提供法律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及时、有效,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法律服务村居行”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公益法律服务品牌。
一是“一村一居一律师”工作网络进一步夯实,有效促进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发展。1977名结对、公益法律服务中心、96156法律咨询执线,“点对点”、“面对面”、“线对线”地把高质量的法律服务送进了社区、农村和偏远山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个性化、精细化的法律服务,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延庆县将市律协“法律服务村居行”法律服务团提供的50名公益援助律师编配为C角,为村居民和乡镇政府提供法律服务,有效改善了区域律师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
二是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服务形式更加贴近群众,服务方式更加贴近基层,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律师定期、经常开展“讲询调训”,使服务的内容更加适应百姓的生活,服务形式更加多样、方式更加灵活。大兴区在区政府行政服务大厅设立的律师法律咨询窗口,怀柔区的“法律门诊E点通QQ咨询平台”,西城区的法律服务“进楼宇”,门头沟区的村(居)委会单公益法律服务点,朝阳区的CBD“午间法律服务一小时”,东城区的律师公益热线等,都以便捷、多样的方式,让城乡居民享受到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村居行”的社会知晓率、认知度明显提升。
三是创新了社会管理,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有效促进了基层的民主法制建设。“法律服务村居行”发挥了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结对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生活最直接的法律问题,为村居民开展法制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对基层人民调解员和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培训,将法律服务直接送到了基层群众手中,把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提高了村居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监督管理村居社会事务的能力。密云县将群众普遍关心的“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环境综合整治”及“拆违打非”等工作,纳入村居行活动主题,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是工作保障机制初步建立,进一步调动了律师的积极性,为普遍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与2012年相比,另有134名律师加入到村居行。丰台区的慧海天合律师事务所21名律师参与村居行,为212个社区提供法律服务,被社会居民亲切的称呼为“社区律师”;通州区76岁的朱世璋律师,带病坚持每周五坐班社区开展法律服务,被群众称为社区“法律专家”。参与村居行的律师中,有827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服务顾问,其中海淀区为85个村委会配对的律师全部担任村委会法律顾问,实现了区域村委会法律顾问的全覆盖。
两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法律服务村居行”是一项政府支持、基层欢迎、百姓受益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是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在基层的生动体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总结经验,固化工作,推动“法律服务村居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